CBAM(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碳边境调节机制)是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而推出的一项政策,旨在通过对从非欧盟国家进口的高碳排放产品征收额外费用,以平衡欧盟内部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碳排放成本差异。这一机制的核心目标是防止“碳泄漏”,即企业因欧盟严格的碳排放法规而将生产活动转移到碳排放标准较低的国家,从而削弱欧盟的减排效果。
CBAM目前主要针对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这六大行业。未来,其征收范围可能会扩展到其他有碳泄漏风险的产品类别。
CBAM费用=CBAM证书价格×碳排放量。其中,CBAM证书价格基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配额在拍卖平台的周平均成交价确定。如果产品原产国已支付碳交易或碳税,将在计算中予以扣减,避免重复支付。
注意事项
持续关注法规变化:CBAM的实施细则可能会发生变化,企业需要跟踪最新的法规并进行相应调整。
准备充分:在过渡期内,企业应提前准备,确保在2026年正式实施时能够顺利履行义务。
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1.成本压力陡增
以钢铁行业为例,若中国碳价(2030年预计200元/吨)与欧盟碳价(2030年预计146欧元/吨)差距达5.5倍,出口成本可能增加900元/吨,吨钢利润或下降13.7%。
2.数据合规风险
2025年起,碳排放数据必须采用欧盟标准方法计算,且默认值使用限制更严(仅限复杂商品20%碳排放量)。
案例警示:大连两家热电企业因未足额清缴碳配额被罚款,凸显数据透明化的重要性。
3.供应链协同难题
出口企业需从供应商处获取原材料碳排放数据,若供应链分散(如机械零部件涉及多家钢铁厂),沟通成本高且易引发数据误差。
4.国际政策多米诺效应
除欧盟外,英国计划2027年实施碳关税,覆盖钢铁、铝、水泥等;美国、加拿大等也在酝酿类似政策,全球贸易壁垒升级风险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