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评级的主要工作逻辑为:ESG评级机构会参考国际认可度较高的ESG标准、指南,并根据自身对ESG议题的理解和研究深度,制定出一套ESG评价框架与ESG评价指标;在评价框架下,ESG评级机构会通过公开渠道或企业问卷,收集企业的ESG信息,然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评分标准,对被评企业的每一个ESG指标表现进行分析和打分,最终计算得到ESG评分和对应的评级。
当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数量已超过600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ESG评级机构包括:明晟公司(MSCI)、标普旗下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S&P Global Rating)、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穆迪(Moody's)、富时罗素公司(FTSE Russell)、晨星公司(Morningstar)旗下的Sustainalytics、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机构股东服务公司(ISS)旗下的ISS ESG公司、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等,国内亦出现了一批本土评级机构。
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同ESG评级质量情况和实用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家公司也存在不同ESG评价框架下的评级结果一致性不高的情况。造成ESG评级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指标差异、衡量差异、权重差异等,不同的评分规则也将导致不同的评级结果。面对纷繁复杂的ESG评级,企业往往不知如何应对。或是“面面俱到”,希望满足所有评级要求,或是希望“一劳永逸”,以一套方法论应对所有评级,而这些都有可能造成资源分散与疲于应对。
关注ESG评级,首先应关注企业自身已被纳入哪些评级的评级范围,并从众多评级中重点关注与自身发展相关程度高、对投资者客户决策影响因素大的评级,从而有的放矢,重点提升。因此,准确理解ESG评级逻辑,才能精准提升ESG评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