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双碳”目标,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越来越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社会以及治理等因素。ESG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抓手,推动企业更好地进行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管治(Governance)三个词语的缩写,其内涵范围广泛,从环境范畴的温室气体排放、污染及天然资源的使用,到社会范畴的劳工标准、健康及安全的工作环境、产品责任和社区参与,再及管治范畴的企业管治、高管薪酬、ESG事务管治等均涵盖于此范围之内。自上世纪60年代责任投资理念诞生以来,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投资者逐渐形成共识,除了关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企业财务绩效表现外,还需重视被投资企业的环境、社会、管治等非财务绩效表现。
1.促进可持续发展:ESG指标体系强调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的表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在这些方面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2.提高企业声誉,助力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符合ESG标准的企业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信任和认可,提高品牌形象和信誉度,从而更容易获得国际客户的青睐。
另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注重ESG因素,对于那些符合ESG标准的企业会更有兴趣,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投资机会;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相关法规和规范,符合ESG标准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当地政府和市场的批准和认可;通过符合ESG标准的管理和运营,可以降低潜在的经营风险(例如环境污染、劳工纠纷等问题),提高企业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国际化战略提供更加稳健的支撑。
3.吸引投资者:ESG投资成为了投资界的一种趋势,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等方面表现优异,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增加融资渠道和资本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