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气体GHG(Greenhouse Gas,缩写GHG),是指大气中那些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自然和人为产生的气态成分,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氯烃及臭氧等30余种气体。《京都议定书》和《多哈修正案》中最新提出要求控制七种人为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
温室气体排放与碳足迹关系密切,但略有不同。温室气体指的是释放到大气中的气体,这些气体会捕获热量,引起全球变暖。
而碳足迹特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常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单位衡量。碳足迹通过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化石燃料的使用、森林砍伐和工业生产。
我国针对温室气体的相关政策
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21年碳排放总量达到105.23亿吨,是美国碳排放量的约2倍(数据来源:BP、智研咨询整理)。2020年9月份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与承诺,自2021年3月28日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共七次在重大国际场合就“3060双碳目标”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双碳转型战略已定,绿色低碳治理进一步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摸清家底”“实时监测”,掌握碳排放的基本情况和重点排放源,将为科学合理制定低碳发展转型策略奠定基础。因此,针对温室气体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