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环境机构如何运用环境数据推动社会各界实现生态共治?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向中国公益行业贡献了经验。
12月12日,澎湃新闻在上海举办“2019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年会主题为“非常公益”,重点聚焦公益领域的非常规事件,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公益。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以“生态链助力绿色责任践行”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细致讲述了由公益环境机构发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样本。
据马军介绍,从2006年起,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成立后开始持续收集、关注来自于生态环境部门,包括水利、海洋、住建、工信等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威环境数据,并搭建起环境信息数据库。
在这期间,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从最初的2000条数据到今年12月突破了160万条数据。
“虽然目前有很多环境违规行为,但是背后反映的是执法的大力加强,反映的是环境信息公开的拓展。这些已经使得中国的环境信息公开迈向了和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比较、比拟的程度。”马军说。
2009年以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连续第9年发布“PITI指数年度报告”。PITI指数从系统、及时、完整和用户友好四个维度,对涉及污染源管理的日常监管、自行监测、举报回应、排放数据、环评信息等五大项进行量化评价。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努力开始成为绿色供应链、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多个领域的有用工具。
在马军看来,过去四年,中国经历了最为严格的环境保护历程,可以说这是在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保卫战、污染攻坚,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今年我们看到秋冬季雾霾还是有可能大范围的发生,有可能发生反弹。面对这种新形势、新挑战,在经济下行等各种各样的挑战之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平衡发展和保护。”马军说。
除了环境信息数据库以外,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还搭建了蔚蓝地图网站、蔚蓝地图APP这一平台,把一批环保组织、政府部门都融入其中。不仅如此,公众还能够拍摄相关举报内容上传至平台。
据马军介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这个平台当中,他们开启了指尖上的环保。今年有超过60万的图片汇聚到上面,公众拍蓝天,拍污染,做出了很多表达,所有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打造美丽中国。
“当下的挑战非常大,但有了政策支持以及相关环境法规的完善,很多负责任的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愿意加入进来,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基于现在的环境大数据,我们不但能够做好中国的工作,也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积极影响,未来希望能够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解决方案输出。”马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