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对于不同产业有哪些影响?
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且碳中和目标确立后替代趋势更为急迫。不仅包括光伏、锂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备受关注,海上风电、地热能也被视为潜力能源,有望赢得不错的发展时间窗口。
智能电网:近年来我国光伏、风电装机量呈现出迅速提升,此类新能源生产不稳定,带动了储能设施需求的提升。另外,我国当前跨省输电仍然存在有较大的需求,特高压的建设对于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有重要作用。
传统行业:在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低碳理念渗透至居民生活,绿色建筑、新能源车、消费电子、智能家居等方面可能会持续形成风口。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生活碳排放量有望同步降低。
全球内,中国的相对碳排放量有什么特点?
与一些西方发达经济体已基本实现“碳达峰”或进入“碳中和”相比,我国距离“碳达峰”仍有一段距离。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带来了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碳排放增长。同时,我国碳排放总量占比规模不容小觑,据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第70版)》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亚太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合计占比达52%,其中中国占比30.7%,远超其他地区;北美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6.6%;欧洲地区碳排放量占比为11.1%。
苏州绿加环保技术GREEN+为全球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蓝图加速,供应链绿色制造、CSR、质量技术、管理解决方案
更多关于碳中和的相关疑问,欢迎咨询苏州绿加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