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碳足迹(productcarbonfootprint),也可以简写成PCF,一般指的是一件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所谓“全生命周期”,包括它的生产、分发、使用、废弃,也就是“从摇篮到坟墓”。碳排放的核算是一道很专业、很有难度的数学题。碳足迹就涉及解题的第一步:找出所有的排放源。 产品碳足迹所涉及的排放源,涵盖了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回收者等多方主体。因此,要计算产品碳足迹,可以说是,很复杂……
我们为什么还要计算产品碳足迹呢?对企业来说,这件事情至少有三项益处:
在公司内推动减少碳排放,并降低成本
有利于与第三方进行沟通,比如,携手消费者一起进行减碳行动
在供应链中推动更先进的减排技术与设备更新
另外,欧盟将要落地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要求部分进口货品进行碳足迹申报。对部分有出口需求的国内企业来说,核算碳足迹将成为一道必选题。
对普通消费者,了解和关注产品碳足迹,也可以推动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目前,国内外有一些机构进行碳足迹的核算和认证,企业可以将相关认证的标签印在产品包装上。普通消费者看到类似的标签,也会更倾向于选择碳排放较低的产品,从而帮助实现碳中和。
如何测算产品碳足迹?
细化产品碳足迹的测算,我们需要着眼在产品生命的不同阶段,大概可以分为:
原材料的提取和生产
原材料的运输
生产或提供服务
分发或销售
使用
丢弃或循环
在不同的测算体系中,这套标准会略有出入,但对全生命周期的关注是统一的。
一般来说,在每个阶段中,我们都要测算能源使用量、交通燃油消耗量,还有一些直接的气体排放,比如空调的制冷剂损耗。
以汽车为例,当我们聊一辆车的碳足迹时,我们能想到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在产生碳排放。
对于汽车生产商来说,零部件的生产制造、物流,再到整车制造、物流,处处都是碳排放。
对我们普通的司机和乘客而言,每踩一脚油门,碳排放增加一笔;再踩一脚刹车,又增加一笔;如果再开个空调,碳排放继续上升……